【山河工匠?人物報道】胡正超:傳承匠心 筑夢青春
發布時間:2017-06-05作者:本站編輯
編者按
一個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是人才。山河集團擁有一批忠于企業、敢于擔當、專業過硬的人才隊伍和項目管理團隊,他們正摩拳擦掌,蓄勢待發,期待在山河集團發展的市場上續寫輝煌,為集團發展揮灑青春熱血,干事業,立新功。
本期“山河工匠”采寫的是山河集團最年輕的項目生產經理,29歲的湖北公司首個直營項目“南京碧桂園翡翠華府”生產經理――胡正超。
一滴水即使再渺小,也能滋潤大地,折射出太陽的光輝;一株草即使再微弱,也能不懼風雨,裝點出春天的一抹綠意;一個人即使再平凡,只要肯付出,也能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。胡正超,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在普通崗位上默默堅守、執著追求的人。
初見胡正超,個頭不高,但很壯實。他講話不緊不慢,條理清晰,黝黑的臉上還帶著未脫的稚氣。乍看上去,怎么也無法跟他初到工地開塔吊、學施工、干棟號長、做項目生產經理的經歷關聯起來。
“我沒有什么可以寫的,因為我在山河集團這個大家庭里,太年輕,太平凡了。”采訪胡正超,他流露出有些為難的表情。
的確,他太年輕了,就像23歲那年,時任項目經理的馬文敏(現任河南公司總經理)讓他當上項目現場負責人時,周邊有太多質疑的目光,他依然記得。
2003年,胡正超因家庭貧困,高中輟學后,懷著對大城市的向往,從農村來到武漢謀生活。他由一名塔吊司機做起,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,主動放棄比較豐厚的工資待遇,來到集團建筑工地上,當了一名學徒工(那時當學徒沒有工資)。“那時,我只有18歲。”胡正超扳著手指頭回憶著那段并不遙遠的歲月,“2006年年初,我在馬總的工地上,先從一名普通的施工員做起,后來做到了技術管理人員,最后做到了項目生產經理。”
有一次,“萬科城二期”項目副經理劉軍家里突然發生急事請假回家,當時,“萬科城二期”項目被國家住建部質量大檢查抽檢中,情急之下,作為棟號長的胡正超頂了上去,充當了現場臨時指揮的角色。經過努力備檢,最終取得不錯的檢查成績。
因為這次臨危受命的出色表現,“萬科城三期”中標承建一棟住宅樓,胡正超擔當了這個項目現場負責人。經他精心組織施工,一幢品質好、業主滿意的房子如期交付。這年,他只有23歲,是山河集團最年輕的現場負責人。
就是經過一次次的磨礪,項目經理馬文敏慎重決定,派胡正超到“萬科漢口傳奇”項目做執行經理。“我的經歷就是隨著一個個項目的順利開展而豐富,也從一次次磨礪中鍛煉了專業能力。得益于馬總給予我的各種培養機會,如果沒有他信任我,啟用我,我也不會成長得這么快。” 胡正超滿懷感激地說。
胡正超參與建設的項目,都獲得“楚天杯”獎,如“百步亭101棟”、“融僑華府1號和2號樓”、“萬科城四期A、B、C棟”、“萬科城四期J棟”、“萬科城四期L棟及酒店”等項目。其中,他主持承建的“萬科漢口傳奇”項目還獲得黃鶴杯金獎。他還參與了山河集團“魯班獎”項目的建設,獲得的證書和獎項他自己也數不清。2015年成立河南公司后,他又跟隨河南公司總經理馬文敏到鄭州。年輕的胡正超以出色的表現,獲得了項目工地上下的一致認可。
從“門外漢”到現場負責人,胡正超回憶起當年做學徒時的往事,“看圖紙是練習基本功。白天看不懂,想辦法把圖紙拍在手機里,晚上鉆進被子里看。以前沒有手機時,想辦法打印出來,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琢磨,當時還買了很多施工圖圖集,全憑自己鉆研。”
苦于雖然有現場操作經驗,但沒有理論知識作支撐,胡正超利用業余時間充電,報考了成人大專,并拿到了大專文憑。接受采訪時,胡正超謙虛地說,“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應該是,工,是指技術,專業水平要超出一般人;匠,是掌握的技藝能夠傳授別人。雖然我的技藝不能超過別人,但我能夠保證我掌握的技藝能夠傳授給別人。”
一滴水,只有匯入大海,才會有波濤澎湃的壯美;一粒砂,只有化入山脈,才會有穿空裂云的宏偉;一個人,只有融入自己正確選擇的事業,平凡的生命才會在奉獻中發出耀眼的光芒。
工作嚴謹認真是他的處事風格。在審核施工方案、技術交底等文件時,胡正超總是先審核合規性、可操作性,再逐章逐節仔細閱讀斟酌,并將這種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灌輸給技術質量管理人員,在團隊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風氣。
待人熱情誠懇是他的做人風格。由于年齡差異,老員工和新員工之間的溝通成了問題,胡正超就成了員工之間的“潤滑油”。他經常與工人們聊天,通過這種方式,活躍了團隊的氣氛,凝聚了團隊的力量。同時,他還將自己的學習經驗主動分享出去,幫助新來的同事少走彎路。
2006年,他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,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。